物聯(lián)網

《達摩院2022十大科技趨勢》發(fā)布

ainet.cn   2021年12月29日

  100多年前的1900年,物理學家威廉﹒湯姆生在發(fā)表新年賀詞時回顧了物理學在19世紀取得的偉大成就。之前的幾十年,物理學確實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湯姆生因此認為物理學的大廈已近落成,未來的物理學家們只要做些修補工作就可以了。

  對于“物理學天空僅有的兩朵烏云”——邁克爾遜-莫雷實驗結果和以太漂移說之間的矛盾、熱學中能量均分定理和實驗結果的沖突,湯姆生認為也無須過分擔心,今后的物理學家只要否定其中一方就可以了。但后人沒能否定其中任何一方,反而是這兩大矛盾重構了物理學的大廈——它們分別導致了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推出。

  強烈的對比使人們意識到,科技往往關乎未來,而未來社會萌芽往往就隱藏在我們今天遭遇的痛苦、面對的疑惑、迎來的突破和無盡的遐想中。

  人類從來都執(zhí)著于展望未來和預測趨勢,但也是這強烈的對比讓人意識到,一葉知秋終究過于理想,未來總是超出預期。從思想萌芽到知識產生,從技術孕育到產品落地,從趨勢形成到對手浮現(xiàn),旁支層出不窮的前進之路總是讓以具體科技為主線的科學史、創(chuàng)新史和社會史的書寫超出人類的掌控,即便最富遠見的學者也概莫能外。

  預測從不容易,它代表著可以量化的客觀知識和難以量化的主觀思考在某個時點恰到好處的結合。如果說欠缺客觀知識的趨勢預測沒有令人信服的科學基礎,欠缺個人色彩的趨勢預測也會失去足夠的想象空間,它們或者導致預測走向發(fā)散,或者導致預測過于收斂。

  達摩院每年發(fā)布的十大科技趨勢預測就是這樣一種嘗試。因此,這份報告的意義不只在于預測結果正確與否,而在于它努力提供的一個獨特視角和同樣努力構建的一種科學方法。這個視角代表著一群面向實際問題的研究者對未來的思考,他們確實感受到了技術演進的慣性;這個科學的方法則嘗試著讓這群人與社會各界者展開互動,各方對未來的感知依靠這個方法交融,讓整個社會都感受到技術演進的脈搏。

  過去幾年,在成功預測AI專用芯片崛起、超大規(guī)模圖神經網絡系統(tǒng)賦予機器常識、區(qū)塊鏈回歸理性等技術趨勢的同時,整套研究方法也在不斷進化。到今年,研究者已經將視角擴大159個與信息科學交叉的領域,過去四年間的770多萬篇論文和8.5萬份專利都進入量化模型,定量分析的權重顯著上升。與此同時,參與其中的科學家、創(chuàng)新者和政策研究者也越來越多,他們對已有狀況的分析、對可能未來的前瞻和基于事實的嚴謹討論,都讓研究人員的思路得以開闊但視線得以聚焦

  在這套方法論的幫助下,達摩院今年推出的十大科技趨勢涵蓋范式充值、場景變革和未來互聯(lián)三大領域,其中有些趨勢——例如AI for Science已現(xiàn)端倪,有些趨勢——例如大小模型協(xié)同進化的具體方式仍存爭議,有些趨勢——例如硅光芯片的未來還需要時間來充分印證,這也給每個關心未來、關心趨勢的人留下了一個作業(yè)。

  確實,預測永遠無法替代哪怕一次微小的實踐。但歷史已經同樣并將繼續(xù)證明,每一個充滿想象力的科學預測都是每一次勇敢前行的偉大序曲。

標簽:十大科技趨勢 達摩院 我要反饋 
泰科電子ECK、ECP系列高壓直流接觸器白皮書下載
優(yōu)傲機器人下載中心
億萬克
專題報道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簡稱“WAIC 2025”)將于7月在上海世博中心和世博展覽館舉行... [更多]

加入全球AI浪潮第一現(xiàn)場
加入全球AI浪潮第一現(xiàn)場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將于7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世博中心和世博展覽館舉辦,本屆大會主題為... [更多]

聚力同行 · 新智“碳”索
聚力同行 · 新智“碳”索

“新華社-智能·零碳”項目策劃以“聚力同行·新智‘碳’索”為主題的新能源專題,主要圍繞光伏、儲能、鋰電、氫能、風能五大新... [更多]